从医20年,看诊病人数十万,他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

来源:超级妈力 发布日期:2019-08-21

有人说,一个人的“黄金时代”是20岁到40岁的这20年。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公立卫生院一待就是20年的张同勇医生,把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代”都献给了这儿。

 

乡镇的人们医疗知识薄弱,医生数量较少,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是他们需要关照的病人。

面对疾病意识不足的老人,不配合治疗,张医生严厉训斥。他宁愿当一个凶医生,也要唱这个黑脸。

面对疾病缠身的孩童,他耐心亲切,反复叮嘱。用张医生自己的话说,“从病人走进我的诊室那刻起,我就要对他尽心负责。”

每年问诊病人上万,两点一线单调忙碌从医生活,让20年就这样一晃而过。

对于张同勇医生而言,那件白衣,有千斤重,是铠甲,是战袍,是责任,也闪现光芒。

他说,病人的需要,就是他一直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

 

选择从医,选择用心呵护千万家庭

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洛带镇农村家庭的张医生,由于父母都是淳朴的务农人,在职业方向上,没有人可以给他建议。

因家中曾有位大爷爷,早年间患肝癌去世,当时十几岁的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面对疾病时,病人的痛苦与无助让他深受触动。

最初,选择从医,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自己的亲人。而如今经历了人生百态的张医生对于生命的理解比常人更深刻,他身上扛起无数家庭所赋予的守护使命,守护着洛带镇上大大小小的家庭。

到张医生这里来看病的,大多是附近乡镇的孩子,因张医生的好口碑慕名前来。好多家庭几代人都是张医生的病人。

张医生对待孩子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了无数家长的好评。尤其在用药方面,他特别的仔细用心。

他说:“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在意药物的副作用,不能一味追求不用药,也不能顽固用药,对于孩子,有些药我们能不用就不用,用药上需达到科学的平衡。要跟上医学理念改革的脚步。”

我喜欢看着孩子纯洁的笑容、天真的面容,看到孩子调皮捣蛋,我反而更开心,因为那代表着孩子是健康快乐的。你知道吗?现在都有孩子叫我‘张爷爷’了。”

如今已升为副院长的张医生依旧战斗于在基层门诊的一线岗位上,张医生说,“其实要想达到完全的平衡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更偏向于基层看诊工作,基层门诊工作让我更有成就感。我的病人都和我很熟悉,他们希望我能在门诊岗位上多待几年。只要我的病人有需求,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在。”

 

最有成就的瞬间,是跨越十年的一句谢谢

某天,一个20出头的姑娘带着母亲来到张同勇的诊室,问:“张医生,你还记得我吗?”,张同勇看诊的病人非常多,一晃神还真的回想不起来。姑娘解释道:“十年前,是您救了我的命呀,心肌炎,你还记得吗?”

原来十年前,13岁女孩陪同母亲来看病,一走进诊室,张医生就看孩子不对劲,脸色苍白、精神不振,疑似心肌炎的症状。

张医生当即先对其进行了诊断,安排心电图筛查,拿到心电图报告后,女孩被确证为心肌炎。

 

由于卫生院医疗配置有限,女孩火速被转到了龙泉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在这期间,张院长一边问诊的同时,还在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

直到听说女孩已转到成都空军医院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手术治疗后,张医生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

十年过去了,女孩已健康长大,大学毕业,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当她再次站在张医生面前说出那句谢谢时,张医生感慨到:“这是我从医这么多年最有成就感的瞬间。”

张医生说:“其实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基层医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看到自己救治的孩子健康长大,10年后的一句谢谢,让我很感动。”


加入华西妇儿联盟,回归从医初衷

当前的儿科诊疗大环境非常艰巨,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就诊环境、药品使用和医生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大医院的人满为患,患儿看诊的难度不断增加。

就在一年前,张同勇医生选择加入华西妇儿联盟。

“起初接触到华西妇儿联盟的我,还是保持着中立的态度。后来我对联盟进行了咨询,全面考察,看到联盟为医生带来了进修学习的机会,帮助患儿家庭,以最小的费用,解决最大的问题。我才发现,这是真真正正的解决病人需求的互助团体。”

“我自己两个孩子都加入了华西妇儿联盟,所以我的身份很有意思,既服务于华西妇儿联盟,同时又是华西妇儿联盟的受益者。因为我是真真正正切身感受到了快捷方便的医疗服务,通过加入联盟大家一起互帮互助,一起守护这些小花朵,未来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大家一起来保障孩子的健康。这是华西妇儿联盟的愿望,也是我从医多年的初衷。”

医学是有限的,但爱与关怀是无限的。是爱与信任的力量,让张同勇医生不忘初心,始终坚守一线,时时刻刻肩负起医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