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智保】保险行业回顾与展望 | 请回答,2022!
来源:时光智保 发布日期:2022-01-04

时光匆匆,又在指缝间流走了一年。


这一年,新冠疫情并没有走远,在与之的斗争中,我们逐渐找到了“相处“之道,线上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都已逐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这一年,科技金融领域更是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智能云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为普及,这些都深刻的改变着行业的运行逻辑。科技和金融的进步反过来,也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变革与创新,在挑战面前,我们也变得越加从容。


在岁末年初,让我们一起回望和总结即将过去的2021年,展望即将到来的2022年。这一年,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哪些事儿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又是如何看待的?未来的一年,行业将发展哪些新的改变?将迎接哪些崭新的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呢?


就此,科技金融说特策划《金融&科技2021年回顾与2022年展望》专题报道,倾听金融&科技行业高层心声,畅谈金融&科技行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本期嘉宾为保险行业领导,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今年的保险市场以及明年的发展趋势。


新华保险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


——“科技‘新基建’是系统工程”

构建全平台、立体化AI客服生态


科技赋能不是多上线几个项目、完成几个APP,而是真真正正提高生产力的一个系统工程。新华将踏踏实实做好基本功,打好数据和技术基础,建立敏捷开发能力,为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铺好路、布好局。

 “科技赋能”在多个重点领域已经能看到明显成果。个银新核心系统全面上线,业务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新时代销售平台建设取得突破,业务由线下走到线上;云翼项目进入内部模拟上线阶段,助力业务发展。首个全功能业务员专属智能客服“智多新”全国上线,率先为代理人提供智能私人助理服务;“智慧客服”项目全面发挥效果,智能外呼、微信回访;“移动保全2.0”创新服务模式,客户无需前往客服中心,通过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完成多种业保险务办理,还可一键为客户定制差异化私人服务,体现科技温度。

未来,新华保险还将持续提升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推广至其他领域应用,构建全平台、立体化AI客服生态。



珠峰保险信息技术部欧阳海林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端到端服务的数字化运营体系


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里,全球保险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行业转型,来自监管对行业各项严格的规范化要求,让不少业内人士都感到“寒冷”。


针对近几年发展势头较猛的互联网保险,银保监会规范了销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高了互联网保险的进入门槛。


2021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10月,再一次剑指诱导销售,对外发布《关于防范保险诱导销售的风险提示》,10月的另一条规定更是在保险业中“一石激起千层浪”,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1年是保险业最强监管年,对互联网保险、财险、人身险、公司治理等领域发布监管办法,如何优化保险公司的发展目标,确定公司的竞争力,并清楚公司需要在哪些特定的能力上取得成功,这是保险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保险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成为今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保险公司要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转型目标设立,以业务变革为核心,业务与技术双向发力形成合力,积极推进产业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的数字化,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端到端服务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并需通过数字化升级实现成本结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众惠财产相互保险董事长李静


——打造相互保险本土化崛起新路径


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jpg



2021年,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快速发展周期后,行业进入瓶颈期,代理人队伍锐减、经营盈利困难、马太效应明显等,对中小险企生存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努力的活下去,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练好“基本功”。明确战略定位、找到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走差异化之路”是突围之道;坚持“小而美、专而精”的发展理念,聚焦专业化的价值主张,摆脱同质化竞争,在细分市场上形成优势;捕捉保险科技发展机遇,切实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才能树立自身的发展新路径。

 

作为首家相互保险组织,众惠相互承载着监管、业界以及市场的诸多关注与殷切希望。2022年,我们希望继续探索适合国情的相互保险发展模式,围绕“儿童、慢病、货车司机”等特定群体,开发有市场口碑、有影响力、有鲜明特色的惠而不费的普惠型相互保险产品和服务。同时,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实际保险需求,秉持“守望相助、风险共担”的互助精神,以会员“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理念,有效发挥相互保险机制优势,专注特定领域、特定人群的健康保障需求,在监管规则框架内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着力打造相互保险的本土化崛起新路径。


众安保险首席数据官段朝阳


——行业共创,探索数智化前进方向


2021年,科技在金融领域的作用持续放大,在挑战面前,我们愈加从容。展望新的一年,数据将在科技飞速进步的过程中,持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


在过往的众多报告中不难发现,已经有超过五成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满足了自身的保险保障需求。在这一信息化向数智化演进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企业对客户的洞察、需求的匹配变得更加重要。


在政策层面,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国家也首次将数据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着眼众安,数据同样处于重要的地位,每日13TB的新增数据量,让我们不断精益、精进数据价值的挖掘模式。


从大数据回归小数据,众安数智化经营迈出关键一步。就像从原油当中提炼出汽油,数据同样需要加工、需要提炼。在“精炼”的过程中,我们利用降维、多模和预测,构建起“众安4633数智化体系”,在加增量、减损赔、优运营、拓市场4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应用价值,在此过程中也沉淀了算法能力和平台能力。


2022年,后疫情时代下,经济将呈不均衡复苏,借助科技力实现安全、高质量增长是国家、行业、企业的重大命题。未来,是精诚合作的时代,众安期望与行业伙伴共创,共同探索数智化前进方向。


泰康在线副总裁陈玮


——保险科技:阵阵绿意“萌动”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保险科技领域来说,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转折。保险行业在经历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叠加传统保险业转型的阵痛,一时间科技应用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各家保险公司纷纷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上开辟新的领域,优化产品设计,精准营销与风控,提升线上服务。


到了2021年下半年,一方面随着全行业对保险科技的拥抱,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科技手段为公司业务增量发展带来的边际效应变小,大家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另一方面,2021年提出或落实的多项政策,对保险尤其是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保险科技公司从此告别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开始经历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阵痛。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保险科技行业,我们也能看到阵阵绿意正在冰雪下萌动。2021年下半年是互联网保险业务模式的重构,也是传统保险公司业务模式升级的重要时间窗口,科技很难主导业务模式,却是业务模式快速迭代的赋能之力。保险科技的内涵逐步泛化,本质是科技或技术,外围是基于这些科技能力形成的商业模式。所以,保险科技时代并未过去,未来将与保险融合得更紧密,逐步走向更成熟。


大童保险服务执行副总裁李晓婧


——重构业务模式,行业发展回归到理性状态

2021年初重疾新规的实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的公布与落地等一系列的监管举措,将互联网保险拉回到理性发展中,回归到保险本质中,也让整个保险行业看到科技也要向善。以科技赋能来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和体验感是必然方向,任何的科技创新必须是切实推动了行业进步,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
 
如今,中国保险行业粗放发展时期的结束,保险行业从吃人口红利要转战到吃人才红利,中国保险行业正处在人才更替和模式升级的关键时期。
 
互联网新规之后,行业发展回归到理性状态。整个互联网保险的赛道,也将回到保险的基本逻辑和本质上来。但是,科技如何赋能于保险业务,提升效率,使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和数字化的转型速度加快,仍然是行业非常紧迫、且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明年保险行业科技的发展将会提速。
 
在整个监管趋于规范的过程中,过去没有被规范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可能会受到非常大的挑战。未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回归到保险行业的本质,关注顾客价值的创造,重构自身的业务模式,合法合规经营才能走得长远。


新一站保险网总经理国婷丽


——找到自己本身的价值和服务特色


科技,作为一个技术来讲,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帮助效率的提升。当前,不论是从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还是为大众提供保险服务角度来讲,科技的应用仍有很大的空间,因为保险产品或者服务本身正处于一个上升的发展期。同时,大众对保险的认知不断提升,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才能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匹配的产品或服务?

 

过去一年,新一站保险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依靠自有团队、自有服务与客户进行一些比较深层次的互动,在效率或者说工具的使用上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一点从交易的数字和保单质量上都可以看到。另外一方面,作为互联网保险公司,我们对客户的需求非常看重,但是我们发现客户的需求某种程度上跟保险产品之间有比较大的隔阂,也就是客户的需求往往不是保险产品能够完全解决和覆盖的,那么,新一站保险则从最初的依赖客户给需求到现在的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智能核保和数据挖掘等找到客户的需求,并满足客户。

 

作为一家代理公司,主要是代理保险公司的产品并向大众进行销售,其实在理论上讲它就是一家销售公司。而当前,如果不把服务做好,做得有特色,其实很难或者说基本上就谈不上了销售了。所以说,2022年,我觉得大家都得去找到自己本身的价值和服务的特色,否则的话,销售也会遇阻。


江泰保险经纪总裁助理李玉存


——混合云全面发展,专注业务逻辑创新跨越


近些年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方兴未艾。混合云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是近年来云计算的主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在2021年数字化转型刚需和疫情双重拉动下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全球范围内使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已增长到60%强、国内也近达到20%,已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上层应用提供了安全、可弹性扩展、融合、稳定的计算能力。

展望2022年,混合云将进一步快速发展。一是将全面进入容器混合云时代。容器混合云完全面向业务应用,能够使企业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而无需再过多考虑基础设施异构环境的种种困扰。业务应用只需开发一次,即可以运行在所有基础设施平台上,解决了跨平台统一分发和运维管理,大大提升了企业IT效率。二是混合云将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金融等应用提供更大范围、更高程度、更深层次、更细粒度、更加精准的算力支撑,在数据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的金融行业在“数据要素化”大潮中将进一步拉动混合云发展。三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网络安全要求以及金融行业精细化监管、高质量发展要求必然使企业既需要安全、稳定的私有云基础设施环境,也需要更有弹性、更加数字化、可低成本试错的公有云环境,以更加高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