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把准时代脉络 相互保险助力大湾区金融创新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22-08-01

7月26日,《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2)》发布,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保险业蓝图中的重要板块,在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代表城市,深圳近年来通过增强保险保障功能,鼓励相互制等新型保险公司试点落地,精准施策,引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深圳保险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尤其是创新试点的相互保险在深圳的快速发展,对金融创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互保险具备典型的普惠属性


据了解,相互保险是保险最早的组织形式,其不以股东营利为目的的制度设计和公益普惠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与国家制度方向高度契合,是我国保险发展取向的应然选择。


早在2016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引入和发展相互保险,不断给予各项政策支持,推动保险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扭转当前保险组织形式单一的现状,进一步增强保险市场发展活力,为大湾区保险产业聚集和产业创新大布局注入新生力量。


2021年9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出台,为深圳保险业注入新活力;2021年9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21〕26号),指出探索在区内开展相互制保险公司等新型保险公司试点,积极发展再保险市场;2022年4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深圳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深圳保险业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因此,深圳为相互保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何深圳要大力发展相互保险呢?究其原因,是相互保险身上典型的普惠属性,符合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作为国际传统、主流的保险组织形式之一,相互保险先于股份制保险产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全球保险市场数据来看,2007至2017年相互保险增长29.8%,远高于全球保险行业的增长速度,可见其具有显著的市场空间。


从国外经验看,相互保险是一种“社会性”的商业保险产品,其显著特征是参保人群具有“被保险人与所有者”双重身份,能有效弥补社保与传统商业保险之间的断层,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相互保险,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跃军有着独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回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是自助;上世纪90年代的对口帮扶到近来的精准扶贫是他助;‘十四五规划’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富裕’目标是互助,相互保险机制中蕴含的就是从自助到他助再到互助,社会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反映了古代先哲‘大同社会’的理想,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对相互保险价值观的认可。”


从首家全国相互保险组织——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简称“众惠相互”)的实践中也可体现出“普惠”两字。作为注册深圳前海的企业,众惠相互开业五年来,深耕细分垂直领域,关注“一老一小一病”及新经济从业者等特定群体保障需求,推出了诸多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用户口碑的特色产品。尤其是针对货车司机、儿童、老年人等重点弱势群体,定制化设计独具相互特色的普遍保险产品,为中国式相互保险的发展实践做出了诸多引路和探索,也深受市场认可。


相互保险与深圳创新精神气质相符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深圳前海的发展前景很好,相互保险作为商业保险的形式之一,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功能,履行保险保障职能,对社会作出贡献。相互保险的机制属性能将更充分的基础保障有效扩展至新市民、新经济从业者等特定群体,共济分担风险,专注发展符合会员长期利益的高保障产品,有望带动长期限、高保障保险产品发展,提高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进一步推动行业回归保障本源,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


对于相互保险在深圳的发展前景,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表示坚定看好,“深圳具有改革创新的城市基因、政策惠企的服务型政府、高素质人才软性实力等良好的综合环境,更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创新试验田。相互保险作为国内保险业新兴事物,与深圳创新精神气质相符,这种氛围有利于新型组织形态的开放发展。”今年6月,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深圳分社获得深圳银保监局批复,再次验证了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对于相互保险的吸引力。


王跃军表示,期待相互保险能够传导互助精神和向善理念,助力深圳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湾区新国潮的兴起,为深圳湾区乃至全国老百姓提供最为完善的保险保障服务。


注:本文转载自“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