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相互保险市场潜力待释放 持续聚焦细分领域培育核心竞争力

来源:财联社 发布日期:2024-03-08

值此2024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财联社】邀请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李静进行专访,以“相互保险市场潜力待释放 持续聚焦细分领域培育核心竞争力”为题,阐释相互保险作为普惠金融的典型形态在中国的实践发展模式。


以下为报道原文:

财联社3月8日讯(记者 夏淑媛) 这个时代,每个女性都是发光个体,她们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女性的智与美更多地展现出来。

她们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相同的是她们展现出来当代女性的“她力量”,正在影响改变着社会对于女性的默认值。

值此2024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财联社记者走进银行、保险业,专访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聆听她与保险业的“亲密”故事,更以“她”领导者的个体视角,来看身处转型攻坚期的保险业如何面对新挑战、迎接新机遇。


财联社:女性在社会中扮演多个角色,往往还要兼顾家庭。在这样忙碌和高压的节奏下,你如何保持良好的状态,实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

李静:自我成长与企业发展来自自身的不断复盘再优化,以及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别人

说起李静与保险业的缘分,还要追溯到1992年。

那一年,李静北大法律系毕业后,应聘到中远集团代管的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从事海运相关的承保、理赔等工作。

作为我国主要的远洋船东责任险承保方之一,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主要向会员提供一站式海上互助保障和专业服务。

正是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这段短暂的工作经历,让李静对相互保险有了最初的认知,也为她日后创办众惠相互埋下了种子。

一年后,中远集团战投中国平安,李静被派往改革开放浪潮的前沿阵地深圳。在平安工作的12年,从前端承保、中台运营、后端理赔等,李静基本把产、寿险的各个流程版块都历练了一遍。

44岁那年,李静放弃让人艳羡的保险公司高管职位,选择创业。两年后的2017年2月,她作为筹备组组长,主持发起筹备的众惠相互迎来开业,标志着国内首家全国性相互保险组织正式成立。

回顾从央企总部到深圳平安,从远洋海运到金融保险,李静说:“这是时代赋予了我一个好机遇。”

而当问起职场女性多元角色平衡的话题时,在李静看来,现代人生活场景复杂,角色多元,但每人每天都只有 24 小时,要想保持良好的状态,实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论。

首先是同理心。在李静看来,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理解和包容家庭成员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关键;企业里也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员工,学会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他人。

其次是自我管理。修身齐家做企业是一脉相通的,“管理好自己的预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做一个高效且稳定的人,才可能在个体、家庭、企业、社会各个角色之间统筹兼顾、游刃有余。”李静分享道。

此外,自我复盘再优化格外重要。“我们在做产品时,一直说要优化、优化、再优化。其实,对于我们自身成长而言,也应该经常性去复盘再优化。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真正的改变来自于我们不断复盘和再一次的优化。”李静表示。


财联社:我国已连续多年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为何相互保险的市场份额在世界占比仅为0.2%?

李静:客户主权时代相互保险优势会进一步凸显,未来市场潜力有待释放

作为国际主流的保险组织形式之一,相互保险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和上千年的渊源,并先于股份制保险产生,而且在欧美等发达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全球相互保险市场份额2023》报告显示,2007-2021年,相互保险保费复合速度46.3%,超过全球整体保费复合增速36.8%,显示出相互保险强劲的发展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已经连续6年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却一直是相互保险发展的“洼地”。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相互保险总保费达1.42万亿美元。其中,欧美等发达市场相互保险份额高达32.2%,新兴市场为2.6%,而中国相互保险市场份额仅为0.2%。

李静介绍,在许多发达国家,相互保险占据显著的市场份额,很多耳熟能详的世界保险巨头都是采用相互制形式。诸如法国的安盟,美国的纽约人寿、西北人寿、利宝保险,以及日本市场排名前三的险企均是相互制保险公司。

李静分析,从国际历史来看,全球保险市场的迅速扩张是工业化浪潮的必然结果。在城市化推动下,大量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传统社会纽带被打破,这些新的社会群体亟需一种手段来管理风险。

20世纪,相互保险迎来发展巅峰,同时也经历了股份公司转为相互公司,以及相互公司转为股份公司的不同历程。但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相互保险凭借其稳健性温和复苏,仍然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较于发达市场相互保险起步早、规模大的现实,中国相互保险起步较晚。在她看来,虽然保险市场同质化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但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空白领域需要新的保险机制去填补。此外,相互保险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与社会管理及民生领域是更佳结合,也正逐渐被相关方认知和接受。

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相互保险的会员不仅是公司客户,同时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可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统一了股东、客户二者之间的利益,客户利益和服务品质在根本上得到保证。李静预判,随着客户主权时代的带来,相互保险的优势会进一步凸显,市场潜力有待释放。


财联社:作为健康险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众惠相互是如何在缝隙市场中对“保险+健康+医疗”领域进行风险减量管理,实现承保效益改善的?

李静:聚焦细分领域,精细化运营,持续培育核心竞争力

过去几年,财险公司短期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被贴上亏损的标签。数据显示,2016-2020年,财险公司健康险承保利润率分别为-6.31%、-8.09%、-4.22%、-4.7%、-3.89%。

但近两年,短期健康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大幅优化。数据显示,2023年,健康险不仅实现扭亏,更是录得近20亿元的承保利润增长,成为财险行业盈利能力提升额度最大的险种。

在李静看来,一方面,近年来健康险保费实现快速攀升,规模带来效应;另一方面,这也是财险业对健康险业务风控能力提升、运营效率提升、服务能力提升的体现。

据悉,作为2016年首批获准设立的3家相互制保险公司之一,众惠相互是首家开业的机构,公司专注于健康险领域持续深耕,自身不断扩大客户来源、对接健康生态,参与了城市定制型普惠保险,还针对特定带病人群和职业群体开发专属保险产品。

作为健康险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众惠相互在2023年也迎来承保盈利的大幅优化,年度净利润超8000万元(未经审计确定结果),偿付能力超过400%,稳步踏入盈利周期。

李静介绍,2017年开业之初,众惠相互经过实践探索逐渐明确发展方向,即聚焦发展特定领域、特定人群的普惠型健康险。

虽然起步阶段业务量较小,但是随着经营时间慢慢拉长,平台不断有了客户沉淀,再加上数字化与互联网能力的提升,公司的渠道服务能力不断拓展,短期健康险的经营能力也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越在细分领域聚焦,越能在特定领域形成全链条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也是不断复盘、调整再优化的结果。”李静表示,正是“相互制组织”这一天然属性与基因,支持着众惠相互能够坚持走自己的路,持续稳健经营、为会员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