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八载相互筑基石!众惠相互李静阐述384万会员背后的普惠内核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日期:2025-02-13

2024年,众惠相互保险累计保费收入308481万元,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296601万元,占比高达96%,彰显其在健康保障领域的深耕细作。成立至今,众惠相互保险破茧成蝶,平均保费规模增幅高达72.78%,以独特的魅力,诠释了特色险企的增长潜力。

截至2025年1月31日,众惠相互保险的会员人数约384万,尤其是专注于传统保险较难触及的“长尾人群”,包括“一老一小”、带病慢病、新市民等特定群体保障需求,同时在科技力量加持下,提高保险产品的触达率,将保险服务有效惠及低收入、老龄和带病人群,扩大普惠保险覆盖面,30岁以下的年轻客户占比逾四成。如今,众惠相互保险的团队中,技术人员占比近半,科技投入同比增长超210%,涵盖人才引进、技术设备购置以及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

正值成立八周年之际,众惠相互保险以数据为笔,绘就了一幅行稳致远的发展画卷,充分展现了其作为首家全国性相互保险组织的实力。

对于所取得的成就,在众惠相互保险董事长李静看来,公司抓住了互联网保险先发优势,深入市场细研需求,不断精进业务架构,聚焦短期健康险,实现业务良性增长。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众惠相互保险深植“大保险观”,坚守保障本源,守护民生福祉,将金融“五篇大文章”化作了奋进之路,谱写保险高质量发展篇章。

众惠相互保险董事长李静


古巴比伦互助精神传承至今,全球市场蓬勃发展

公元前20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人类互助火花已然闪耀。据《汉谟拉比法典》记载,沙漠商队在运输货物途中,若途中马匹陨命,货物遭劫,只要当事人以誓言证清白,无纵容、无过失行为,全体商队携手共担,予以补偿。

放眼到全球范围内,相互保险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相互保险公司多是自发形成,具有公共属性,在多个领域广泛存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曾出现非相互化浪潮。但这一转变并非单向,2008年以来,由于其更具公共属性,相互保险表现出很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竞争活力,也有股份公司选择转回相互制,例如英国耆卫保险公司(Old Mutual)。而且伴随着保险市场日益成熟,小型的、地区性的、专业性的相互保险组织的相互所有制优势明显,更能聚焦于特定的细分领域。以北美为例,医生、律师、军人等成立了专业的相互保险组织;法国专业的健康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上,相互保险占据主导地位。”李静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称道。

据ICMIF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相互保险总保费达1.42万亿美元,市场占比为26.2%,近15年增长速度远超整体行业,达到同比增长46.3%。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如欧洲、北美等地区,其市场占有率和增长速度更高。

其中,在国内保险市场的广袤天地里,相互保险作为新型保险业态,具有独特的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从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宏大视角出发,相互保险填补了社会保险与传统商业保险之间的空白地带。“会员共建、会员共治、会员共享”的特色理念,更是赋予了相互保险天然的普惠属性,如同涓涓细流,润泽着每一个会员的心田。


践行“大保险观”,以实际行动诠释普惠真谛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转眼至2024年9月,保险业迎来了新“国十条”,为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指引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而李静,这位经历三版“国十条”洗礼的保险业资深从业者,向环球网记者表示,新“国十条”的发布,让公众对保险业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角色充满了无限憧憬。“保险业应不忘初心,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相互保险公司在此过程中迎来了发展机遇,通过科技力量锐意进取,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积极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而众惠相互保险成立八年来,始终秉持着这一宗旨,不断前行。”

进一步来讲,“大保险观”除强调保险是经济补偿手段外,更是要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家庭保障到社会经济关键领域,都发挥着风险防控的重要作用。在李静看来,相互保险天生具有普惠性,为此公司更注重提升保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并利用技术手段降低销售成本,让更多人体验到保险保障价值。

如从2017年成立之初,众惠相互保险将特定疾病领域内的健康保险作为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目标打造有普惠特点的带病体保险产品。该公司持续关注慢性肾脏病患者,目前已累计开发相关产品共计近20种。再者,众惠相互保险与合作方开发了货车司机专属保险,关注新经济从业人员保障难题,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不仅如此,围绕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众惠相互保险正积极延展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探索新路径,优化服务模式,以实际行动诠释普惠金融的真谛。


扎实落实“五篇大文章”,行稳才能致远

如今,众惠相互保险以其创新的步伐,书写着金融服务新篇章,也迎来了与普惠金融并肩同行的第八个春秋。而养老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同时是众惠相互保险践行普惠理念的又一生动写照。

针对老年人群体,众惠相互保险开发上线了超20款老年产品,包括医疗、重疾和意外险等。同时,该公司提供大字版的服务界面和语音导航功能,客服系统中添加“老年人服务标签”,自动识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并自动匹配专属人工坐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此外,众惠相互保险还联合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以“普惠保险+公益组织”创新性组合方式,为接受健康管理的老龄慢病患者提供风险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众惠相互保险的服务触角广泛延伸,其覆盖人群纷繁多样,既温暖呵护着“一老一小”,又关注着带病慢病的特殊需要,更不忘为辛勤奔波的货车司机、融入城市的新市民等特定人群撑起保障之伞。

当然,互联网普惠保险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进步少不了数据加持。

数字金融浪潮之下,众惠相互保险通过优化理赔流程、引入智能审核系统等措施,实现报案到结案的高效流转;建设数据仓库和产品工厂,为公司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为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行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手段,构建高效、精准的风控识别平台;开发了客服机器人,以语音或文字形式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尤其是,最近大火的AI大模型,公司在应用上早有投入。目前,依托多模态交互与情感识别能力,实现保单咨询、会员服务、理赔提交等全生命周期主动服务,客户满意度提升近30%;核保核赔环节,针对短期健康险场景,AI通过解析医疗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实现秒级结论输出,效率较人工提升80%,5分钟内完成责任判定。未来,公司还将持续拓展AI在反欺诈、产品定制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重塑保险服务价值链。

在扎实落实“五篇大文章”同时,且恰逢众惠相互保险八周年之际,对于未来,李静表示,当下目标仍是行稳致远,追求稳定增长,锤炼公司内功。未来三年做“一家好的公司”,不仅具有持续增长的规模和稳定的利润贡献,更重要的是其社会价值和相互模式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此,公司将坚定走普惠之路,聚焦细分场景,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和管理能力,让更多老百姓能享受到普惠保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