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保险业探索“普”与“惠”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布日期:2025-02-07

“普惠”正在成为我国金融领域被提及最多的高频词之一。而普惠保险作为我国普惠金融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险业当下热点话题。

作为提升金融质量有力抓手,普惠保险核心在于要让人民群众“买得到、买得起、赔得满意”。从现状来看,我国“普惠金融”取得巨大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风险治理、科技进步、监管体系等多个方面。

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保险”)董事长李静认为,保险业在推进普惠金融时,需兼顾普惠性与可持续性。首先,明确普惠保险定位,开发多样化、低保费、高保障的保险产品,覆盖更广泛人群。其次,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第三,强化风险管理,防范逆选择风险,确保业务稳健。此外,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加大资源投入,推动普惠保险发展。最后,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探索创新盈利模式,如规模效应、增值服务、跨界合作等,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通过这些措施,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广大民众,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以众惠保险为例,将普惠金融作为核心理念,众惠保险深耕“专精特新”及普惠保障的路线,重点关注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一老一小、带病慢病”等弱势群体。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众惠保险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独具相互保险机制特色的产品,积极探索具备普惠性质的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在运营的相互类项目超10个,覆盖人群超60万人次。以新市民群体为例,在深圳定制具有会员共享机制的“深圳众惠保”,放宽投保条件,包括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灵活就业群体等新市民都可参保。目前发售6期,覆盖12万余人,其中30%以上为新市民。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保险行业进入深度转型周期,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难以为继,急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不断提供普惠式解决方案、积极落实普惠金融,保险行业才能抓住时代脉搏、实现高质量发展。

而在保险行业中,不少公司大力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长城保险根据对普惠金融人员的界定,公司加强对残疾、乡村等人口保险服务力度,普惠产品风险保额有效提高,理赔支付也屡创新高。华安保险则持续推出普惠保险产品,包括“专精特新”商户财产综合保险、“农林牧渔”财产综合保险、“装修保宝”建工险、“高标准农田”建工险、新就业形态人员责任保险、“彩云安居保”普惠型家庭综合保险、“秦家保”家财险、“贡家保”家财险、学平险、学贷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女性特定疾病保险等多款产品。

专家认为,结合行业发展形势,普惠保险也要不断创新求变,打造优质的生态服务体系、提高保险产品供给能力是当务之急。

长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寿险行业未来仍大有可为。从需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寿险行业资产、负债两端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广大人民对美好、稳定生活的向往和现实风险之间巨大风险缺口,需要寿险行业持续拥抱变化,提高保险供给能力。但大而全、快而粗的经营逻辑已经不适合当前市场情况,尤其就中小公司而言,各家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禀赋,专注于自身能力建设,通过专业化、差异化经营,构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坚持长期主义,实现可持续发展。